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巧言令色]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巧言令色]

成 語巧言令色

注 音ㄑㄧㄠˇ ㄧㄢˊ ㄌㄧㄥˋ ㄙㄜˋ

漢語拼音qiǎo yán lìng sè

釋 義巧,美妙。令,善。「巧言令色」指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形容人矯情虛偽。語出《書經.皋陶謨》。

典 源《書經.皋陶謨》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1>而惠2>,何憂乎驩兜3>?何遷4>乎有苗5>?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6>?」

〔注解〕

哲:明智。

惠:仁愛。

驩兜:音ㄏㄨㄢ ㄉㄡ。舜時的四個惡人之一。

遷:驅逐。

有苗:三苗,古代少數民族之一。

孔壬:奸佞之人。孔,甚也。壬,通「佞」,諂媚。

典故說明「巧言令色」的「巧」是美妙之意,「令」則是好的意思,所以「巧言令色」是指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書經.皋陶謨》裡有一段記載夏代禹與皋陶間的對話,討論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賢明的君王。皋陶認為治理國事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使百姓安樂。禹也覺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做到實在很難,連身為君王的舜都難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樂,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會有人作亂,那舜又何必為驩兜這個惡人煩心?何必驅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裡不一、虛偽不實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遠之的。所以孔子也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後來「巧言令色」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人矯情虛偽。

書 證

《書經.皋陶謨》:「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源)

《論語.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

《管子.任法》:「美者以巧言令色請其主,主因離法而聽之,此所謂美而淫之也。」

《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列傳》:「夫小人巧言令色,先意希旨,事必害正,心惟忌賢,非聖明不能深察。」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三折:「抵死待要屈脊低腰,又不會巧言令色,況兼今日十謁朱門九不開。」

《水滸傳》第三四回:「你兀自不下馬受縛,更待何時!暫地巧言令色,擅惑軍心!」」

《西遊記》第三二回:「你做出這樣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甚麼巡山,卻又在這裡笑他!」

用法說明語義說明形容人矯情虛偽。貶義。

使用類別用在「諂媚討好」的表述上。

例句

我最厭惡那些巧言令色,表裡不一的人。看他那種巧言令色的樣子,十足是個偽君子。他是個巧言令色的人,對長官極盡奉承之能事。他巧言令色,善於奉迎,一進公司很快就被重用。一個巧言令色的人,對上對下往往有不同的嘴臉。善於巧言令色的人,表面上跟你十分親熱,其實往往別有用心。他雖然努力表現出親善的樣子,但還是給人一種巧言令色的感覺。

辨 識近義成語花言巧語、諂詞令色反義成語疾言厲色、義正辭嚴、聲色俱厲

參考詞語令色巧言

ㄌㄧㄥˋ ㄙㄜˋ ㄑㄧㄠˇ ㄧㄢˊ

lìng sè qiǎo yán

即「巧言令色」。見「巧言令色」條。

《魏書.卷九三.恩倖列傳序》:「夫令色巧言,矯情飾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此蓋苟進之常也。」

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三.愛卿傳》:「妾本倡流,素非良族。……令色巧言,迎新送舊;東家食而西家宿,久習遺風;張郎婦而李郎妻,本無定性。」

巧言善色

ㄑㄧㄠˇ ㄧㄢˊ ㄕㄢˋ ㄙㄜˋ

qiǎo yán shàn sè

善、令同義。「巧言善色」即「巧言令色」。見「巧言令色」條。

《史記.卷二.夏本紀》:「能知能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

💫 相关推荐

[讨论]想问下 NPC 开局后几天开始刷新 想搞几个没加过点的NPC
微软为何没有继续完善OneNote
365网站余额截图

微软为何没有继续完善OneNote

📅 09-13 👁️ 9629
高中三角学/三角形中的角
365网站余额截图

高中三角学/三角形中的角

📅 09-01 👁️ 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