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增减变动,这种变动虽然复杂繁多,但从数量变化来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而,为了适应这种情况,账户的基本结构也分为左、右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至于账户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增加,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减少,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经济业务的性质以及反映的内容。其中,可以将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账户的本期减少发生额。同时,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它在账户中核算由于增加或者减少而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结果。
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并且以此作为假定前提,所以,本期的期末余额必然是下期的期初余额;上期的期末余额必然是本期的期初余额。也就是说,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余额和发生额之间的关系是: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详细记录经济业务,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账户必须使用正规格式。账户正规格式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而在学习过程中,用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对课堂上列举的经济业务都按照账户的正规格式呈现,通常将账户结构简化为“T”型账户结构。